|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铜梁文化

铜梁文化

关键词:铜梁,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铜梁县文化馆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tlwhw.com/
  • 感谢 zlc201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85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1975年11月21日,原永川地区批准修建铜梁西部水库,在铜梁县铜部区所属的七个乡组织了近两千名民工,于1976年元月正式破土动工。同年春,清理大坝坝基,在离地表八米深的土层中,开始发现黑色腐殖土,土中有树木的茎、叶、根及果实。向下深挖,出现动物骨骼、牙齿化石。被民工当成稀奇玩物拿走不少,继后又大量出土,引起西部水库指挥部负责人重视,报告了文化馆。

  文化馆派员前往工地察看,并开始了文物宣传和征集工作。重庆市博物馆也派出了李宣民、黄蕴萍、张俊等作现场勘察,随着工程向深度发展,奇迹出现了,大批器形标准的石制品——旧石器出现,考古工作者惊喜万分,整个工地沸腾了,西部水库指挥部发出通知,号召民工把清整坝基中拾得的各种化石、石器送交指挥部政工组。通过宣传、清理、征集等工作,共收集旧石器近400件。乌木数立方米,哺乳动物化石约1000件。

  我们将情况报告了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出了研究员张森水,会同重庆市博物馆李宣民、杨兴隆、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等同志,对这批出士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随后,中科院学部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古人类学专家贾兰坡先生,中科院古研所尤玉柱、董枝明、王存义、王哲夫、卫奇、黄慰文、北大教授授吕遵锷、研究生黄蕴萍、市博物馆方其仁馆长等专家和考古工作者都先后来西部水库大坝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发掘工作。发掘现场在铜梁县城西北约2公里处的张二塘。

  现场附近多圆形山丘,顶面较平,海拔350米-400米;现场在一个半封闭的谷地内,谷中有1条属全新世发育的化龙沟小溪。现场除发现一批旧石器外,还发现有东方剑齿象、亚州象、中国犀、巨镆、獐、水牛、牛、鹿、羊、熊猎等哺乳动物骨路、牙齿化石。同时还发现有楠木、自楠、胡桃、毛探、亮叶水青杠等植物化石。以及野核桃、云山稠、南酸枣等果实化石和蕨类、菊科等植物花粉的成份。

  这次发现的旧石器极其珍贵有以下特点:1,石核石片形制原始,台面大多数是自然的,石片形态不规整;2.石器粗大、古朴、型制不整,显得相当原始;3.在石制品中,大型石器占57.1%,比例大,在我国旧石器工具组合中是绝无仅有的;4.工具类型简单,只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砸器三大类,石器组合关系在这之前是没有先例的;5.砍砸器占比例较大,其中端刃砍砸器约占砍砸器的三分之一,数量之多是极为罕见的;具有强烈的地区色彩;6.在石器中,单刃工具不多,复刃工具占主导地位,与四川“富林文化”形成明显的对照;7.加工方法多样。以锤击加工为基础,偶尔用砸击加工,还用碰砧法修理石器,这在当时为我国南方首次发现;8.复向加工为主的锤击法,是铜梁石器的自身特色。

  一种文化是代表某一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铜梁石制品则代表了一新的、区域性文化。因此,经中国科学院鉴定和论证,被命名为“铜梁文化”。

  铜梁文化的地质年代,经北大对乌木、核桃壳作碳14元素测定,并经中科院古研究所吴玉枢、于浅黎同志作孢子花粉研究确认,铜梁文化的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距今25450+850年,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上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资阳黄鳝溪、遂宁都口、重庆九龙坡等地发现很多与铜梁文化相近的旧石器、使铜梁文化的分布区域广,其时空分布应在36000—39000年之间,铜梁旧石器文化发现地是一处国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遗址,属第八位。是四川继汉源县“富林文化”后的第二处发现,是川东地区第一处,是迄今四川盆地内最早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

  铜梁旧石器文化的发现,对四川盆地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填补了部分空白。以前研究四川盆地第四纪地层的地文期,主要依靠地貌资料,而缺乏阶地内的实物资料,显得断代而证据不足。铜梁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对四川盆地内从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的地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为盆地内第四纪河流阶地的地质年代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华南第四纪洞外堆积物的研究和时代的确定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铜梁旧石器文化不仅丰富了我国旧石器晚文化的材料,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同时扩大了我省古文化分布的区域(旧、新石器叠压在一起的情况,在全国独一无二)、从陶片和少数旧石器中有二度加工的痕迹看,找到巴蜀文化的上源,否定了原认为大溪文化是四川原始文化的代表,铜梁文化的发现,证明了巴蜀文化是从阶地内部的新石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外来文化(或许可以说是阶地内部的古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巴蜀文化),从而将巴蜀文化的考古资料向前推了一千多年左右。把铜梁和重庆的历史推到了二万多年前的原始社会。

  从“铜梁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动物群、植物化石表明:铜梁在二万多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气候温暖、届暖亚热带气候,那时的铜梁是草木茂盛,适宜于古人类生活,这给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及其变迁提供了可靠依据。

  铜梁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地层,中国科学院将其分为两组,第七、八层为第一组,有一定代表意义,被命名为“铜梁组”。代表晚更新世中期。第五、四层中有一定代表性的“花脸猫”泥,特命名为“花泥巴组”,代表全新世早期,这对研究四川盆地的地层划分有一定意义。

  “铜梁文化”发现后,影响深远,现已编人《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已人大学教科书。很多领导如司徒慧敏(原文化部副部长)、沈一之(中宣部秘书长)、黄启躁等,漫画家华君武、全国政协委员郭汝魁、美籍华人郭汝玲、日本教授北山昌夫、日本友人大西一等先后来铜参观,并留有题赠墨宝。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本地文化信息

电话:45851116 传真:023-45851116 邮箱:tlcszg#163.com
地址:重庆市铜梁区金龙大道452号 邮编:402560
Copyright © 2004-2024 铜梁区锋迅网络信息工作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